1.大規模裁員
跨境電商圈又傳來一個炸裂信息,亞馬遜的一則公告引發跨境行業震蕩。
亞馬遜宣布,啟動新一輪大規模裁員,計劃削減約1.4萬個企業崗位,占其全球35萬名企業員工的4%。

亞馬遜宣布大裁員?圖源:wsj
盡管一萬多的數字已足夠震撼,但有知情人士稱實際裁員規模可能遠不止于此,可能調整或涉及多達3萬名員工,覆蓋人力資源、云計算(AWS)、廣告、設備與服務、運營等核心部門,這也是自2022年底裁員2.7萬人以來,亞馬遜規模最大的一次人員優化。
亞馬遜人力資源高管貝絲·加萊蒂(Beth Galetti)在報告中表示,裁員的目標是“減少官僚主義,精簡層級,并轉移資源,以確保我們投資于最重要的業務,以及對客戶當前和未來需求最重要的業務”。
值得注意的是,裁員并非孤立事件,而是科技行業人力結構重構浪潮的縮影。
根據Layoffs.fyi網站的數據顯示,在過去一年許多大型科技公司同樣采取了裁員措施。其中微軟今年已裁員約1.5萬人,Meta不久前也削減了其人工智能部門約600個崗位,Salesforce在9月裁掉約4000名客服人員,英特爾今年的裁員總數更是高達2.2萬人,數量龐大。
截至本周,全球已有超過200家科技公司在2025年共裁員約9.8萬人,但亞馬遜本次裁員依舊是至少自2020年以來科技行業最大規模的裁員。

2025年科技公司裁員人數 圖源:CNBC
作為美國第二大私人雇主,截至今年二季度末,亞馬遜全球員工總數超過154萬人,大多數為倉儲工人,公司職員約35萬人。
而實際上自2022年以來,亞馬遜就已經陸陸續續開展了多輪裁員行動,累計超過2.7萬名員工被解雇。
2.人工智能迅猛增長
客觀來講,雖然裁員情況一直都有,但此次新一輪裁員規模遠超此前數輪,足以看出行業正在發生巨大變化。
從本質上來看,這是疫情后業務周期回歸與AI 技術革命疊加的必然結果,這兩個核心因素相互交織,共同“推動”了這場大裁員。
一方面是疫情期間線上購物需求爆發式增長,亞馬遜迎來史上最快擴張期,因此亞馬遜不得不大幅擴招應對訂單洪峰。但隨著后疫情時代線下消費復蘇,線上購物熱度逐步降溫,人力冗余問題迅速凸顯,在收入增速放緩與固定成本高企的雙重壓力下,公司必須削減冗余崗位以控制成本。
亞馬遜CEO安迪·賈西自疫情期間起便啟動成本削減計劃,并持續推動組織扁平化以減少管理層級,試圖提升運營效率。
另一方面則是從AI技術的快速發展,人工智能工具的普及可能加速自動化替代,尤其是重復性工作。而早在今年年初,亞馬遜就公布支出千億美元重點投資AI,重點發力這一領域。
今年6月,賈西在致員工的內部備忘錄中提到,生成式人工智能將改變公司的人力結構,使部分崗位需求減少,同時催生新型崗位。并坦言“未來幾年,隨著全公司廣泛運用AI提升效率,我們預計企業整體的員工規模將會縮減。”

亞馬遜CEO給員工打預防針 圖源:亞馬遜
這一趨勢也并不僅出現在亞馬遜,在更多行業都已經吹起了一陣“AI搶飯碗”的風。
風投機構SignalFire的調研數據顯示,2024年,大廠中初級崗位僅占所有新招聘的7%,相比2023年下降了25%。對此,SignalFire合伙人解釋稱:“AI正在接管過去由實習生和初級員工完成的工作。”

AI接替初級工作 圖源:Seniority level
而就在近段時間,亞馬遜還正式推出了新一代倉庫機器人Blue Jay,它能夠在同一位置完成過去分布在三處的機器人作業環節,更加省時。據目前的測試數據,Blue Jay已能處理并整合倉庫中存儲的約75%商品。

新一代倉庫機器人Blue Jay圖源:亞馬遜
然而機器人功能更加強大之后,也有不少員工現如恐慌,覺得AI即將替代他們的工作崗位,就連《紐約時報》也表示,亞馬遜計劃將其美國業務的自動化程度提高到75%,這可能會在2033年前取代超過60萬個工作崗位。
總而言之,AI的時代正在加速走來,在這場席卷電商圈乃至全球市場的浪潮中,對抗毫無意義,只有主動進化、跟上發展潮流才能立于不敗之地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