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Lazada與Gmarket達成合作
越是厲害的玩家,越深諳合作共贏的道理。
近日,阿里巴巴旗下東南亞電商巨頭Lazada與韓國電商平臺Gmarket達成合作,打通韓國商品進入東南亞市場通路。

Lazada與Gmarket達成合作 圖源:scmp
目前,Lazada在東南亞擁有約1.6億用戶,Gmarket全站商品約2000萬種。兩家平臺合作,便是產品與渠道的合作。Gmarket產品將通過Lazada渠道,進入新加坡、泰國、馬來西亞、越南和菲律賓五國市場,實現海外業務擴張。
具體操作層面,物流履約服務由Lazada負責,售后服務則由兩家平臺共同承擔。賣家只需在Gmarket后臺進行簡單操作,就能將產品一鍵搬運至Lazada平臺。
同時,在運營端,兩家平臺也將進行系統打通。Gmarket的商品詳情將通過自動翻譯功能轉為當地語言,訂單編號將與Lazada直接關聯,賣家只需將產品運送至Lazada韓國物流中心,包括訂單管理、發貨等在內的整個銷售流程仍按照Gmarket模式。
Gmarket相關負責人表示,“此次東南亞銷路打通是雙方戰略合作的成果。我們將積極支持Gmarket優秀賣家,幫助他們在全球市場收獲新增長。”
實際上,這項合作不止停留在這兩家平臺層面。此前,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(KFTC)有條件批準阿里巴巴與新世界集團的合作計劃,雙方通過旗下子公司速賣通韓國公司與易買得(E-Mart) 公司組建合資企業(Grand Opus Holdings),共同發展跨境電商業務。

阿里巴巴與新世界成立合資公司?圖源:mk.co.kr
而Gmarket正是新世界旗下子公司之一,合資企業成立后,Gmarket同樣受其管理。在此背景下,Gmarket自然也能借助阿里巴巴全球分銷網絡,進一步提升全球業務規模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Gmarket之前,Lazada也與天貓完成系統打通,為天貓商家開拓馬來西亞、新加坡、泰國、越南、菲律賓5個海外市場。目前,天貓商家后臺已上線報名通道,天貓小二將進行篩選,對符合條件的商家開放系統對接。
之后,通過篩選的天貓商品將進入Lazada品牌商城LazMall,商品庫存、營銷、優惠等也將同步更新。東南亞客戶下單后,天貓商家只需將貨備至國內中轉倉,等待Lazada負責后續的跨境運輸及售后。

Lazada接入天貓商品 圖源:天貓商家后臺
預計今年雙11將是Gmarket和天貓商家在Lazada的首次隆重“亮相”,屆時Lazada也將通過這場活動,檢驗這兩大戰略合作的初步成果。
二、握緊品牌商家資源
接連與兩家電商巨頭完成系統打通,對Lazada而言,自然也是大有裨益。
實際上,這也是Lazada品牌化戰略的重要內容。此前,Lazada集團總裁千城就表示,以Lazada在東南亞市場的經驗來看,未來電商發展的核心趨勢將集中在品牌化和品質化升級兩大領域。
站在市場發展的視角,品牌化也的確是重要的潛力空間。新加坡市場研究公司Momentum Works的數據顯示,2024年東南亞電商交易總額估計為1284億美元,同比增長12%。其中,品牌驅動型銷售額占比不到30%,與成熟市場相比仍有較大差距,如中國市場該項比例超過50%,說明在品牌商品銷售領域,東南亞市場仍有較大增長空間。

東南亞電商市場規模?圖源:Momentum Works
同時,本地供給是支撐東南亞電商格局的核心力量,但本土品牌規模并不足以支撐Lazada完成品牌化轉型。在追求增長的迫切需求下,Lazada自然需要向外拓展,引入更多新的品牌力量。
再者,從市場格局來看,品牌化戰略也是Lazada直面競爭的關鍵“利器”。
這邊,Shopee穩坐東南亞電商第一位置,且多年來市場份額只增不減,是Lazada從始至終最強大的競爭對手。另一邊,TikTok Shop自2022年進入東南亞以來,擴張勢頭兇猛,蠶食了不少Lazada份額,甚至已經超越Lazada。

各大平臺市場份額變化?圖源:Momentum Works
而這兩家平臺都有著較為強烈的低價競爭色彩,在此形勢下,Lazada若再以低價策略參與競爭,大概率會損失慘重。倒不如趁此機會,把優質品牌資源握緊手中,在市場端形成良好的品牌口碑,走出一條差異化競爭道路。
據Lazada透露,目前Lazada是東南亞多個國家主流平臺中,客單價相對最高,品牌商品用戶滲透率最高,商城類成交占比最高的電商平臺。另外,在持續的品牌化戰略推動下,去年7月,Lazada首次實現EBITDA盈利。
顯然,對Lazada而言,無論是受財務正向反饋激勵,還是為謀求更大發展,品牌化戰略都已成為其未來持續增長的必經之路。至于這條道路盡頭,是否能為Lazada帶來更大的市場份額,結果值得期待。
